論民營企業的管理
來源:萬方數據
原材料價格不斷的上漲,客戶對產品的質量要求不斷的提高,工人的工資隨著物價的上漲也水漲船高,而產品生命周期不斷的減短,產品價格不斷的降低,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給企業帶來了空前的挑戰和壓力。今年以來,由于國際金融危機及國內經濟從緊政策等因素的影響,溫州大約有20%的中小企業處于停工或半停工狀態,也有部分企業硬撐著。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風云,壓力與動力齊驅,風險與機遇并存,企業要在競爭中取勝,求得生存與發展,就要“立足市場、以變應變;以人為本、科學管理;以客為尊、誠信經營;持續改進、顧客滿意”,就要“嚴格管理、規范管理、創新管理”。
管理具有五種因素: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因此就要關注八點:
一、管理者的素質
公司的成功越來越依賴于管理,管理的好壞是決定一個企業的實力和競爭力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小小的失誤,就可能會導致全盤皆輸,成功取決于細節,因此要“關注細節、規范細節、改進細節”。
管理是企業自救出路、謀求發展的手段,沒有高效的管理,企業只能淹沒在洶涌澎湃的競爭中。而管理的成效往往是決定企業工作成效的最關鍵的因素。要把企業管理好,首先要提高管理者的素質,那么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管理者,務必要具有優秀的品質、要有豐富的知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重視實踐。因此就要注意以下七點:
1.目標決定行動。作為管理者。必須要有一個目標,才能做到長計劃、細步驟、精安排,這樣才能真正搞好管理工作。
2.做事絕不拖延。日事日畢,日清日高。尤其是質量過程控制和生產進度控制。直接影響到廢品率的高低和企業的信譽。時刻要牢記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3.有效管理企業。企業是由大家構成的,因而管理者就必須協調企業內部,不斷與員工溝通和保持親密接觸,將事論事,消除各種分歧和矛盾,使整個企業匯集力量,共同為提高產品質量和產量而努力,以滿足顧客要求。
4.充分發揮長處。管理者要發現和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和長處。創造優秀的企業文化,利用各種規章制度,用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
5.科學合理決策。決策的成敗,關系到企業的興衰。企業必須要有戰略決策和戰術決策。在戰略上要輕視競爭對手,在戰術上要重視競爭對手。孫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戰不貽”,要在商戰中取勝。就要清楚的了解競爭對手。
6.要管人先要做人。2l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管理由過去的剛性管理逐漸向柔性管理方向轉變。要求管理者從“管理型領導”向“領導型管理”方向發展。所以必須把西方的管理科學同中國的領導藝術有機的結合起來,要求管理者不僅要具有技術技能,人際關系技能,綜合分析問題能力,刨新能力,還必須具有優秀的品質和良好的心態,也就是說要具有人格魅力。
7.不斷提升自我。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能夠卓有成效管理是一個長期學習的結果,只有不斷地提升自我,只要有堅定的理念和正確的方法,才能從忙忙碌碌而又碌碌無為質變為有條有理而卓有成效。
二、正確的目標管理
有了目標就有了方向,有了目標就要制訂計劃。計劃是控制的基礎,為控制工作提供標準。管理是圍繞著實現目標的復雜過程;優化配置,協調使用各種資源,更好地達到企業目標。目標管理是當今世界上比較流行的一種企業管理體制;是一種參與的、民主的、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也是一種把個人需求與企業目標結合起來的管理制度。
企業的目的任務必須轉化為目標,各級管理者必須通過目標對下級進行領導并以此保證企業總目標的實現。如果一個領域沒有特定的目標,這個領域必定會被忽視;如果沒有方向一致的分目標來指導每個人的工作。則企業的規模越大、人員越多時,發生的沖突和浪費的可能性就越大。
目標管理的具體做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目標的設置—事先計劃,目標應通過努力是可以達到的,具有先進性;第二階段是實現目標的過程管理—事中控制。過程控制非常重要,成敗取決于過程控制;第三階段是測定與評價所取得的成果—事后績效評估,績效評估時必須要引入激勵機制。
三、精益生產管理
生產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產品質量、產量及交貨期。所以要做到敏捷制造和精益生產。
1.敏捷制造。用最短的時間把產品打入市場,時刻保持產品的高質量、多樣化。現代企業出現了不是大魚吃小魚麗是快魚吃慢魚的現象。企業要在競爭中獲勝,既要保證產品質量,又有突出個“快”字,以快制慢。在與競爭對手較量時,必須比他們先行一步,先發制人。誰贏得了速度,誰就會有主動權,誰就會贏得了市場。
2.精益生產。從企業的整體出發,合理地配置資源,科學地安排生產過程,消除一切不能增值的活動和過程,減少浪費、提高效率,追求完美。
四、規范質量管理
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強弱最終反映在產品質量上,質量是企業的生命,質量的好壞決定企業的生死存亡。質量管理也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質量取決于產品設計與過程控制,所以在設計的時候要考慮到方方面面,要考慮到產品的技術性能、工藝性、安全性、適用性,還要考慮到經濟性,即如何設計廢品率低、質量成本低,這就要求設計人員既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又務必具有豐富的工作實踐經驗。要做好質量的過程控制,就必須要從源頭抓起,預防缺陷。因此要注意以下六點:
1.人員的培訓。管理者重要的職責是做好人力資源的開發和管理工作,不能讓人才“孔雀東南飛”。企業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員工素質的高低,得到保持能干的員工,是每個企業取得成功的關鍵。員工的素質對產品質量影響很大,人品決定產品,要造產品先要造人,所以對員工要經常性的培訓,或舉行培訓班或利用班前的展會;經常提醒或教育他們,在質量上、現場管理上、勞動紀律上、工藝紀律上、操作技能上、設備維護上等都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做到現場整潔有序,達到安全文明、高效高質生產;傲到把事后把關轉移到事前預防上,把管結果轉移到管過程因素上。
2.設備的管理。產品制造過程需要設備,設備是保證過程或工序生產符合技術要求的產品的重要條件。在生產過程中要及時消除設備由系統誤差引起的異常波動,確保設備處于隨機誤差的正常波動內。設備要不斷地進行技術改造,它是發展生產力、保證產品質量的重要途徑。設備使用要根據操作規程和維護保養制度,并隨時作好記錄。
3.原材物料的管理。企業采購的原材料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產品質量,必須嚴格把關。主要的原材料要與供應商簽訂質量協議,出現質量問題及時反饋給供應商,以引起重視及時制訂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共同餌決好質量同題。
4.作業方法與工藝紀律的管理。操作工在生產時始終要堅持“三按”——按圖樣、按工藝、按操作規程;落實“三自”——自檢、自己區分合格品與不合格品、自做標識;“一控”——控制自檢正確率。并要根據程序文件的要求去做,作好首檢、巡檢、尾檢記錄,并要作好標識。操作工要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注意防止產品在加工過程中碰傷而造成廢品。以上各點均要養成良好的習慣。
5.生產環境的管理。環境是企業文化的重要標志之一。作業場地布局合理、環境整潔、擺放有序、安全。設備工裝保養完好,物流通暢,人行道嚴禁擺放東西。環境好了,人的心態就好;心態好了,產品質量就好,而且要堅持下去,養成一種習慣。所以現場管理一定要接包括安全文明在內的“6S”管理要求去傲,并要經常的監督檢查。
6.檢測設備和器具管理。計量是關于測量和保證量值統一的一項重要的技術基礎工作。檢測設備和計量器具的精確無誤,是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因此要定期檢測鑒定。
五、周密健全的財務管理
企業必須以贏利為中心進行管理,要善于控制產品的成本,確保最低利潤的獲得,否則不可能有好的戰略。因為如果你想做的事情只是不斷地增長,你就會面臨很大的誘惑,讓你通過不斷地降價,來滿足客戶的需求,就會損害企業自身的經營模式和利益。如果你把企業的贏利設為第一目標,增長設為第二目標,就會幫你做較正確的決策。企業不同于機關、事業單位或社會團體,企業一定要講經濟效益,經濟效益是企業賴以生存與發展的保證。因此耍關注:
1.控制產品材料成本。要確保最低的利潤,就要控制最高的材料成本。有些企業忙忙碌碌,一年到頭還是出現沒利潤或負利潤,但不知虧損在哪里,這可能與沒有精算材料成本有關。
2.控制產品質量成本。質量成本即為了產品達到質量要求所花費的成本和沒有達到質量要求而浪費的成本之和。要及時分析質量損失成本,為整改、對策提供依據。
3.控制管理費用。企業要通過技術改造、提高生產率來達到節能降耗;要精兵簡政,用有真才實學的人、有一技之長的人。要提高工作質量,提倡“一次做對、次次做對”。因為“一次做對,代價最小、成本最低、效率最高”,這樣才能達到增效節支,才能降低管理費用。
4.及時判定可能出現的呆賬。與客戶做生意,必須對其經營情況有所了解,及時把握客戶動向,根據情況判定是否可能出現“呆賬”,必要時啟動危機管理機制,以減少本公司的損失。
六、戰略營銷管理
營銷不是單純的賣東西,而是對企業經營活動進行籌劃;以實現滿足顧客需要使企業贏利的過程。營銷戰略,是企業管理者在現代營銷觀念的指導下,為了完成企業的指標,對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的營銷拓展的總體設想和規劃。對—個企業來說,沒有營銷,猶如一只無舵的航船,茫然而沒有方向。
企業需要制訂科學的營銷戰略,指導企業各部門緊密配合,追求長期利益和企業自身不斷地發展。制定企業的營銷戰略不是隨心所欲,也不是隨波逐流,更不是東施效顰,而應該建立在充分的市場調研、企業現狀分析的基礎上,經過科學的規劃,制定出適合企業長期發展的戰略。企業營銷戰略,是企業發展的指路燈,只有明確自己的發展目標(任何營銷活動都是服務于這個目標),同時也需要沉穩的心態和冷靜的思考來實施營銷戰略,才可能造就成功的企業。
面對紛繁復雜、刀光劍影的產品競爭市場,要想成為市場的贏家,就必須加強營銷戰略管理,制訂出營銷方案,它是取得市場的—個先決條件,出色的營銷方案至少有三個主要支柱:(1)掌握市場信息; (2)了解競爭對手; (3)熟悉本公司。在更細致地研究營銷系統和提出方案以前,必須精確、詳盡地掌握這三個因素。
市場環境變化莫測,企業不僅要有臥薪嘗膽的勇氣,而且要有以退為進的膽量,有進有退是企業經營常態。企業要有奮勇前行的氣勢,也要有小舟靈活應變、及時轉身的氣度和果斷,要知己知彼,善于借鑒和學習別人的經驗,還要善于做出“撤退”的決定。可以說,任何一家在經營中得以基業長青的企業。都有這種及時掉轉頭去的勇氣和經歷。作為決策者,不能拘泥于以往的形式,昨日的成功也許會成為今天的失敗之父,所以只有不斷創新,企業才有生命力。創新是戰勝強有力競爭對手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七、創新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動力
民營企業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以來經歷了近20年的發展歷史,有些早期貌似風光的企業已經銷聲匿跡,據中國民營企業經濟發展報告,中國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僅為2.9年。早期的名不見經傳的企業如今已是綜合型的集團公司了,如溫州的正泰、德力西、康奈、奧康、華峰等等成為中國名牌或世界品牌,但也有些企業仍是默默無聞,僅解決溫飽問題。
瑞安可以說是換向器產品的發祥地,上世紀的幾十年代初只有“溫州安固”和“浙江利豐”二家企業生產,現在僅瑞安市就有70多家換向器企業,加上寧波、余姚、蘇州、上海、深圳等地均有生產企業。
2003年銅材均價18364元/噸,2008年1-9月份銅材均價62885元/噸,價格提高了近3.5倍,而產品的價格基本上不提高,有是甚至降低,所以說企業面臨著的壓力非常大。原來的高新技術企業隨著產品的技術、工藝的公開,現在也不高新了,慢慢轉變為勞動密集型企業。
2008年1月1日新《勞動法》的實施,員工工資待遇不斷的提高,企業的壓力越來越大,如果企業墨守成規、不注重創新,不加快技術改造、提高生產率,那么工資成本就居高不下;如果企業不調整產業結構,那么很多企業就不會有比較大的發展空間;因為國內市場僧多粥少,故存在著不正當的競爭,個別企業為了排斥競爭對手,占領市場,不惜以低于成本價銷售。相關的企業不得不跟著降價,否則就面臨著被取代的危險。故此要積極把握市場信息,無論在管理上、技術改造上、產業結構上都必須要突破框框,要有所創新,積極創造條件,拓展國際市場。只有創新,才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動力。
八、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打造學習型企業
1.企業文化是—個企業的環境、企業的價值觀、企業的行為準則等,是企業的靈魂和支柱,它具有導向功能、凝聚功能、規范功能、激勵功能、調適功能。沒有文化的企業走不遠、做不強、做不大。“一流的企業抓文化,二流的企業抓管理,三流的企業抓生產”。創造優秀的企業文化,可以激發員工的能動性,增強責任心,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增強員工的忠誠度,把企業建設成團結奮發的、有戰斗力的團隊。
2.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更新換代驚人,昨天還認為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今天可能“成功是失敗之父”了。所以企業不能夜郎自大、固步自封,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與時俱進,及時吸收新鮮的養料,才能永葆青春。才能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