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計量抽樣檢查的程序
我國已制訂了一系列計量抽樣檢查方法標準,其中常用的二個標準規定的抽樣檢查程序如下表所示。
計量抽樣程序表
抽檢程序 | 不合格率的計算 抽樣檢查程序 GB 6378 | 不合格品率的計量 標準型一次抽檢程序 GB 8053 | 平均值的計量 標準型一次抽檢程序 GB 8054 |
1 | 選擇檢查方式 | 選擇抽樣檢查類型 | |
2 | 規定檢查水平 | 確定抽樣檢查方式 | |
3 | 規定可接收質量水平 | 規定合格質量水平與極限質量水平 | |
4 | 規定抽樣方案的嚴格度 | 檢索抽樣方案 | |
5 | 提交產品 | 構成檢查批與抽取樣本 | |
6 | 檢索抽樣方案 | 檢查樣本與計算結果 | |
7 | 抽取樣本 | 判斷批是否接收 | |
8 | 檢查樣本 | 處理檢查批 | |
9 | 判斷批接收與否 | ||
10 | 處理檢查批 |
3.GB6378《不合格品率的計量抽樣檢查程序及圖表》及應用
它適用于連續批檢查。在檢查實施前,應做好檢查方式的選擇、檢查水平和可接收質量水平的規定。
(1)選擇檢查方式
選擇檢查方式需選取規格限和取定S法和α法。S法和α法都有五種檢查方式。即;
①上規格限;
②下規格限;
③分立雙惻規格限;
④綜合次例規格限。
⑤復合雙側規格限。
單側或雙側規格限的選取,取決于技術標準,訂貨合同及有關文件中對計量質量特征規格限的規定。
當需要分別控制超出上規格限和低于下規格限的不合格品率時。采用分立雙側規格限;當只需控制總的不合格品率時,采用 綜合雙側規格限;如果不僅要控制總的不合格品率,而且還要控制其中一側規格限的不合格品率時,采用復合雙側規格限。
一般應從S法開始,應用σ法時,事先要確定過程標準關。
(2)規定檢查水平
GB6378規定了三個一般檢查水平Ⅰ,Ⅱ,Ⅲ,和二個特殊檢查水平S—3和S—4。
通常使用檢查水平Ⅱ,當允許降低抽樣方案對批質量的判別力時,采用檢查水平Ⅰ,當需要提高抽樣方案對批質量的判別力時,采用檢查水平Ⅲ。
特殊檢查水平S—3和S—4,主要用于要求盡量減少樣本大小的場合,但將增加誤判的風險。
(3)提高可接收質量水平
對單側規格限,只對需要控制的規格限規定可接收質量水平AQL值;
對分立雙側規格限,應分別對上、下規格限規定可接收質量水平AQL值,這兩個可接收質量水平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對綜合雙側規格限,只對上、下規格限規定一個總的可接收質量水平AQL值;
對復合雙側規格限,除必須對上、下規格限規定一個總的可接收質量水平AQL值外,還要對需控制的某一側規格限再規定一個可接收質量水平AQL值。
(4)規定抽樣方案的嚴格度及轉移規則
如無特殊規定,開始應使用正常檢查抽樣方案。
在特殊情況下,經負責部門指定,開始也可使用加嚴檢查或放寬檢查抽樣方案。
在抽檢中,根據產品質量變化情況,按下述轉移規則進行:
①從正常檢查到加嚴檢查
當進行正常檢查時,若在不多于5批的連續批中有2批經初步檢查拒收,則從下批起執行加嚴檢查。
②從加嚴檢查到正常檢查
當進行加嚴檢查時,若連續5批經初步檢查接收,則從下一批起執行正常檢查。
③從正常檢查到放寬檢查
當執行正常檢查時,如能滿足下列條件,則可從下一批起執行放寬檢查。
a.初次檢查中連續10批均接收;
b.經可接收質量水平,加嚴一級判斷后,這些批仍被接收;
c.生產正常;
d.負責部門同意轉到放寬檢查。
④從放寬檢查到正常檢查
在進行放寬檢查時,如出現下列情況之一,則從下一批起執行正常檢查。
a.一批經初檢查拒收;
b.生產不正常;
c.負責部門認為有必要回到正常檢查。
⑤從加嚴檢查到暫停檢查
加嚴檢查開始后,如拒收的批數累計到5批時,暫時停止檢查。由供貨方采取有效改進措施,改善產品質量后,方可恢復抽樣檢查、原則上應從加嚴檢查開始,不許從放寬檢查開始。
(5)檢索抽樣方案
S法的數值法程序僅用于單側規格限和分立雙側規格限情況。
首先根據批量和檢查水平,從GB6378中8.1表查出樣本大小字碼;然后根據樣本大小字碼和可接收質量水平,從GB6378中8.3表查出正常檢查抽樣方案(n,k)或(nL,KL)與(nu,ku)。
如是加嚴檢查和放寬檢查,則分別從8.4表,8.5表中查出抽樣方案。
對分立雙側規格限的兩側,檢索出兩個抽樣方案的樣本大小不同,則取其中大者作為通用的樣本大小,而接收常數不變。如 AQLL=0.15%AQLU=0.25%,字碼為 E,從表3查出正常檢查抽樣方案為(10,2.24)和(7,2.00),那就實際使用(l0,2.24)和(10,2.00)這兩個抽樣方案。
綜合雙側規格限和復合雙側規格限的抽樣方案檢索分別按GB6378中6,l, 2,3條和6, 1,2,4條規定.
σ法的數值法程序也僅適用于單側規格限及分立雙側規格限情況(詳見GB6378中6.2.l條)。
(6)判斷批接收與否
抽取大小為n的樣本,測量其中每個單位產品的計量質量特性值X,然后計算樣本均值X和樣本標準差S。
對于單側上規格限,計量上質量統計量。
若QU≥k,則接收該批;
若QU<k,則拒收該批。
對于單側下規格限,計算下質量統計量。
若QL≥k,則接收該批;
若QL<k,則拒收該批。
對于分立雙側規格限,同時計算上、下質量規格限。
若QL≥kL,且QU≥kU,則接收該批;
若QL<kL或QU<kU,則拒收該批。
(7)應用示例
某高速鋼刀具再熱處理后硬度值HRC規定為58--62,已知N =80,L=58,U =62,AQLL=0.25%,AQLU=1.0%,檢查水平Ⅱ,假設是加嚴檢查,試根據抽樣測試結果判斷該批是否接收?附抽樣結果(HRC)為:58.5,58.0,60.0,60.5,59.5,60.5,58.0,61.5,60.0。
解:由N =80,檢查水平Ⅱ查GB 6378中8.1表獲字碼E,由S 法加嚴檢查,字碼E,AQLL=0.25%,AQLU=1.0%查標準中8.4表得:
AQLL=0.25%的抽樣方案(nL,kL)為(10,2.24)
AQLU=1.0%的抽樣方案(nU,kU)為(7,1.75)。但按標準規定應改為 (10,1.75)。所以從批中隨機抽取10個單位產品是正確。根據檢驗結果,分別計算:
由于QL=1.42<kL=2.24,所以拒絕接收。
判斷批接收與否還可用圖解法,如對單側規格線,在使用S 法檢索出抽樣方案(n,k)后,可以在以橫軸表示樣本標準差S ,縱軸表示樣本均值,在坐標紙上畫出如下接收曲線(見下圖)
對于上規格限X=Xu-ks或對于下規格限X=Xu-kL+ks
在抽取大小為n的樣本,測量其中每個單位產品的計量質量特征值X,然后計算樣本均值X和樣本標準差S,把點(S,X)描在上述圖上,若該點落在接收域內,則接收該批,否則就拒收該批。
分立雙側規格限的圖解法原理一樣,其接收域為兩條直線所夾的陰影區間,如下圖所示
綜合雙側規格限和復合雙側規格限的S 法,圖解法見 GB6378中6,l,2,3條和6,1,2,4條。σ法圖解法見6.2.2 條。
值得注意是在檢查樣本中,要按規定的測量、試驗方法,檢查結果要完整、準確地記錄在專用記錄圖表中,以免失真,引起判斷失誤。對于異常數據,應首先查找產生原因,以便糾正,如無法查找,要按GB4883《數據的統計處理和解釋,正態樣本異常值的判斷和處理》執行。剔除異常數據后,一般應再補抽樣本到規定樣本大小。
4.GB8053《不合格品率的計量標準型一次抽樣檢查程序及圖表》及應用
該標準適用于非連續批的單位產品質量由計量值進行度量時的抽樣檢查,并且α=0.05,β=0.10,在實際生產中,非連續批是常有的,這時不能應用 GB6378,而 GB8053適用于以批不合格品率為質量指標的非連續批計量抽樣檢查。現簡要敘述一下其抽樣方法。
(1)選擇抽樣檢查類型
產品質量穩定,并有近期質量管理或抽樣檢查的歷史數據能預先確定批標準差時,可選用σ法,如無歷史數據或即使有歷史數據,但質量不穩定時,應選用S法。
當供需雙方有較長供貨期時,無論采用S法或σ法,都要以控制圖方式記錄樣本均值和樣本標準差。如在應用S法過程中,控制圖顯示樣本標準差已處于統計控制狀態時,允許由 S法轉入σ法。在應用σ法過程中,控制圖顯示樣本標準差已失去控制,應由σ法轉回S法。
如果控制圖雖未顯示失去統計控制狀態,但表明批標準差變小或變大時,要隨時更新所采用的批標準差值。
上述控制圖的使用應按GB4091.1《常規控制圖總則》和 GB4091.2《平均值-標準差控制圖X-S圖》執行。
(2)確定抽樣檢查方式
GB8053規定了上規格限,下規格限及雙側規格限三種抽樣方式可供選用。
采用雙側規格限時,必須滿足下列兩個條件,才能使用GB8053中圖表。
①當0.1%≤P0<1%時
c=(L-U)/2σ<-3.7
當P0≥1%時
c=(L-U)/2σ<-3.1
式中:P0——批不合格品率的合格質量水平;
L——下規格限;
U——上規格限;
σ——批標準差。
在未知σ的S法,可由產需雙方根據以往經驗商定雙方可接受的估計值。
②抽樣檢查為σ法時
抽樣檢查為S 法時
式中,P1為批不合格品率的極限質量水平。
(3)規定合格質量水平與極限質量水平
抽樣檢查中,對應于一個確定的比較高的接收概率的可以被認為滿意的質量水平稱為合格質量水平。而對于一個確定的比較低的接收概率的可以被認為不容許更劣的質量水平稱極限質量水平。
這二個質量水平,應根據產品標準對質量的要求規定。一般標準中只規定一個,另一個質量水平則為產需雙方協商確定。
有必要時,也允許產需雙方協商規定與產品標準不一致的質量水平,明確規定于訂貨合同或有關文件之中。
(4)檢索抽樣方案
σ法的檢索抽樣方案步驟見下表。
σ法檢索抽樣方案
工作步驟 | 工作內容 | 檢 查 方 式 | ||
上規格線 | 下規格線 | 雙側規格線 | ||
1 | 規定質量要求 | U P0 P1 | L P0 P1 | UL P0 P1 |
2 | 檢索n、KP值(保證批不合格品率σ法的接收系數) | 由標準中表1查出n、KP值 | ||
3 | 確定σ值 | 由生產企業近期的10--20組x-S(或R)控制圖或數據10--20批抽樣檢查數據,按GB 8054中附錄C的方法進行估計 | ||
4 | 計算合格判定值 | xUP=xU-KPσ | xLP=xL-KPσ | xUP=xU-KPσ xLP=xL-KPσ |
S 法檢索抽樣方案步驟就較簡單,只要規定質量要求,就可以從標準中查出n和tp值,即保證批不合格品率S法的接收系數。
(5)構成批和樣本的抽取
構成批的產品必須是同一規格型號,同一質量等級以及由同一原料成分在同一工藝條件下生產的單位產品構成。
不允許對已抽樣檢查后被判為不合格的批。不加任何處理重新構成批或部分地與其它新的單位產品構成批。
批量大小按銷售情況和實際生產條件由產需雙方商定,并明確在訂貨合同中規定。所需樣本應從整批中隨機抽取。
(6)檢查樣本與計算結果
抽取的樣本按標準或合同上有關規定逐一檢驗,檢驗結果應完整準確地記錄,并計算出樣本的均值與標準差。
如有明顯偏離所屬樣本其它檢查結果的個別異常數據時,首先要設法找出產生異常數據的技術原因或物理原因。無法查找時按GB4883標準規定剔除,但應重新從批中隨機抽取單位產品補充至原有樣本大小。如無法補足樣本大小,應在保持原有方案的質量水平條件下由產需雙方協商調整合格判定值。
(7)批質量的判定和處理
批質量的判定有σ法判斷規則和S法判斷規則。具體內容見下表。
已知條件 | σ法 | S 法 | ||
合格 | 不合格 | 合格 | 不合格 | |
給定上規格限 | x≤xUP | x>xUP | x+tPS≤U | x+tPS>U |
給定下規格限 | x≥xLP | x<xLP | x-tPS≥L | x-tPS<L |
雙側規格限 | xLP≤x≤xUP | xLP>x>xUP | L≤x-tPS<L | x-tPS<L |
x+tPS≤U | x+tPS>U |
凡判為合格的批,應整批接收,判為不合格的批,不得未經任何處理再次提高檢查。
(8)應用實例
例1:已知產品特征值得標準差σ=1,產品標準規定單位產品特征值不低于500時為合格品,又確定P0=0.01,P1=0.10 求抽樣方案。
解:已知L=500,P0=0.01,P1=0.10
由標準中查得P0=0.01的橫向行與P1=0.10的豎向列相交位置的數為n=8,Kp=1.74
因為下規格限的合格判定值為:
XLP=L+KPσ=500+1.74×1=501.74
因此,所求抽樣方案為(8,501.74),即從批中抽取8個單位產品,逐一檢驗后得樣本平均值X,判定規則為:
當X≥501.74時,批為合格,接收;
當X<501.74時,批為不合格拒收。
例2:設某一產品,其質量特征值要求雙側規格限,分別為L=58,U=67,又要求超出雙側規格限的不合格品P0=0.05,P1=0.16,產品標準差σ=1,試求抽樣方案。
解:已知L=58,U=67,P0=5%,P1=16%,σ=1
c=(L-U)/2σ=(58-67)/2×1=-4.5
∵P0=0.05>0.01 c=-4.5<-3.1 而且17.6>0.45
說明符合雙側規格限兩個條件,可采用GB 8053中圖表檢索抽樣方案。
由已知條件,從標準中查得P0=0.05的橫向行與P1=0.16豎向列相交位置的數 為: n=20 Kp=1.28
這樣可求得其合格判定值為:
XUP=U-KPσ=67-1.28×1=65.72
XLP=L+KPσ=58+1.28×1=59.28
求得抽樣方案為
就可從批中抽取20個單位產品,檢驗后可得X,如:
59.28<X≤65.72時判為合格接收,
59.28>X>65.72時判為不合格拒收。
5.GB8054《平均值的計量標準型一次抽樣檢查程序及圖表》及應用
GB8054規定了以批平均值為質量指標的計量標準型一次抽樣檢查程序與實施方法。它適用于產品質量特征值以計量數據表示,且服從正態分布的α=0.05,β=0.10時的批檢查,有些特征值不是正態分布,但如進行變量變換后能使其轉變為正態分布,也可采用GB8054,現簡敘一下這種抽樣檢查方法。
(1)選擇抽樣檢查類型
產品質量穩定,并有近期質量管理或抽樣檢查歷史數據能預先確定批標準差時,選用σ法,否則,應選用S法。
產品質量是否穩定,由該產品近期質量管理或抽樣檢查的歷史數據的批內方差是否穩定而定。對最近10~20組數據,分別計 算出各組的無偏方差S2,并計算出批的無偏方差均值S2。當批內各組樣本大小相等時,根據n從F分布表中求值,再 計算
值,以此值對照批內各組的S2值,沒有發現超過者,則可認為產品質量穩定。
如某建筑材料的吸水率有16組數據,每組的樣本大小為14個產品單位,每組的S2為:
0.003 68 0.006 50 0.004 42 0.002 13
0.001 87 0.002 88 0.008 93 0.006 05
0.002 12 0.007 23 0.006 75 0.003 35
0.008 55 0.001 78 0.006 33 0.004 37
檢驗其質量是否穩定?
解: S=ΣS2/16=0.004 91
查表(0.01),即(0.01)表內缺,查到=2.18,=2.04
∵F值與(n-1),值的例數成正比例
∴以內插法求
對照16組S2值,均未超過0.010 44,故可認為該產品質量穩定。
(2)確定抽樣檢查方式
GB8054也規定了上規格限,下規格限及雙側規格限三種抽樣檢查方式。產需雙方可根據產品標準對質量要求不同的規格限而選用。
但采用雙側規格限時,必須滿足下列兩個條件,才能使用GB8054中表。
①μIU-μOU=μOL-μIL
②(μOU-μOL)/(μOL-μIL)>0.89 (σ法)
(μOU-μOL)/(μOL-μIL)>0.33 (S法)
式中:μIU——極限質量的上規格限;
μOU——合格質量的上規格限;
μIL——極限質量的下規格限;
μOL——合格質量的下規格限。
(3)規定合格質量水平和極限質量水平
合格質量水平和極限質量水平應根據產品標準中對質量的要求確定,一般產品標準只規定其中之一的質量水平,而另一質量水平由產需雙方協商確定。
同樣,產需雙方認為需要時可規定與標準不一致的質量水平確定于訂貨合同中。
(4)檢索抽樣方案
σ法的抽樣方案檢索步驟如表。
工作步驟 | 工 作 內 容 | 檢 查 方 法 | ||
上規格限 | 下規格限 | 雙側規格限 | ||
1 | 規定質量要求 | μOU μIU | μOL μIL | μOU μIUμOL μIL |
2 | 確定σ | 由生產企業近期的10--20組X-S(或R)控制圖數據,或近期10--20批的抽樣檢查數據,按GB 8054附錄C的方法進行估計 | ||
3 | 計量質量統計表 | (μIU-μOU)/σ | (μOL-μIL)/σ | (μIU-μOU)/σ或 (μOL-μIL)/σ |
4 | 檢索n,Kμ | 由質量統計量在GB 8054表1中檢索查出n,Kμ | ||
5 | 計算合格判定值 | XUμ=μOU+Kμσ | XLμ=μOL-Kμσ | XUμ=μOU+Kμσ XLμ=μOL-Kμσ |
S法的抽樣方案檢索步驟如表。
工作步驟 | 工 作 內 容 | 檢 查 方 法 | ||
上規格限 | 下規格限 | 雙側規格限 | ||
1 | 規定質量要求 | μOU μIU | μOL μIL | μOU μIU μOL μIL |
2 | 估計σ | 由產需雙方根據以往經驗商定出雙方可接受的“σ”值或商定出合適的抽樣本大小n1,從檢查批中抽取樣本,將樣本標準差S作為批標準差估計值σ | ||
3 | 計量質量統計表 | (μIU-μOU)/σ | (μOL-μIL)/σ | (μIU-μOU)/σ或 (μOL-μIL)/σ |
4 | 檢索n,tμ | 由質量統計量在GB 8054表2中檢索查出n,tμ(接收系數) |
(5)批的構成與樣本的抽取
批的構成與樣本的抽取均同GB8053。
在S法中采取預抽n1樣本估計σ時,則按下列不同情況予以處理:
當n>n1時,再從批中隨機抽取其差額數補全;
當n=n1時,不需再抽樣本;
當n<n1時,則從大小為的預抽樣本中隨機抽取個樣品。
(6)樣本的檢驗、計算與批質量的判定、處理
樣本的檢驗與計算均同GB8053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