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最近一年來,于輔導廠商時偶而會聽到我們輔導的客戶被其客戶要求推動C=0的抽樣計劃。究其因原來是美國軍方已經在1996年推出新版的抽樣計劃MIL-STD-1916,用來取代既有的MIL-STD-105E,作為抽樣計劃選用的主要標準。美國國防部推出MIL-STD-1916新標準的用意,是希望能鼓勵供貨商建立質量系統(tǒng)和使用有效的制程管制程序,來取代最終產品的抽樣方式,并期望供貨商能夠遠離過去以AQL為主的抽樣計劃,進而做到預防性的質量制度。
二.不同之處(MIL-STD-1916 VS. MIL-STD-105E)
1.以單次抽樣為主,廢除雙次抽樣及多次抽樣,判定標準為『Ac=0、Re=1』亦即0收、1退,強調不允許不良品存在。
2.建立持續(xù)改善的質量系統(tǒng)和善用多種質量改善工具。
3.用預防代替檢驗,在制程中執(zhí)行統(tǒng)計制程管制(SPC)。
4.一體適用計數、計量與連續(xù)性抽樣計劃(各有其各自的表),不像過去,105E僅適用計數值類、414僅適用計量值類、1235僅適用于連續(xù)性類。
5.將抽樣視為一種浪費的行為,如供貨商可提出不同產品的接收計劃,若經客戶同意后,是可以按約定的接收方式辦理驗收,不一定要采用MIL-STD-1916。
6.MIL-STD-1916著重在供貨商質量系統(tǒng)的建立,強調預防為主,反觀MIL-STD-105E則著重在抽樣技巧,強調避免接收不合格品。
最大簡化之處,在MIL-STD-1916所使用的表格(計數、計量&連續(xù)性)只剩下4種,一改過去MIL-STD-105E時的數十種。
三.一般需求
1.若在合約中納入MIL-STD-1916標準時,供貨商應當執(zhí)行抽樣檢驗。但必須認清的是,抽樣檢驗并不能管制及改善質量。生產的質量源自于適當的制程管制方法。而當管制方法發(fā)揮效用時,抽樣檢驗可視為是次要的程序和不必要的成本浪費。供貨商必須建立可接受的質量系統(tǒng)和證實具備有效的制程管制方法,來作為執(zhí)行抽樣檢驗的先期條件。
2.合約中應該要提及取代抽樣檢驗的另一種可接受的方法,而這個方法必須和抽樣檢驗相互評估后才能使用。該方法應該包括生產期間的制程能力分析與管制,并且和產品生產的質量系統(tǒng)有密切的關系。同時還需要定期評估與監(jiān)測,而且至少要達到關鍵質量特性Cpk≧2.0、主要質量特性≧1.33、次要質量特性≧1.0,一但此要求被接受且證實已達成,供貨商可降低或刪除抽樣計劃。
3.供貨商應建立顧客可接受的質量保證方法。諸如:ISO9000、QS9000等或其它經政府機構(或客戶)許可之質量系統(tǒng)
4.判定標準及不合格處理:(各類抽樣均不允許不良品發(fā)生,若有則依)
a.計量與計數型-拒收該批,且須立即進行矯正及預防措施。
b.連續(xù)型-拒收該批,并執(zhí)行全數選別和立即進行矯正及預防措施。
5.抽樣方式:
采隨機抽樣或按比例抽樣。并盡可能避免采固定模式之抽樣方式。
6.經判定拒收后,供貨商需進行下列行動:
a.對不合格品進行隔離,和必要的整修與重加工,經矯正之產品供貨商需先篩選后再重新抽檢。
b.確定不合格原因,執(zhí)行適當的制程變更。
c.執(zhí)行正常、加嚴與減量檢驗的轉換法則。
d.各項矯正措施需告知客戶,并重新篩選送客戶進行評估。
7.對關鍵質量特性,除非另有規(guī)定,供貨商需執(zhí)行自動化篩選作業(yè),并使用第7(VII)級之抽樣計劃,若檢驗中發(fā)現(xiàn)有一項以上之不良,需進行:
a.不得交運且須知會客戶。
b.確認原因,進行矯正措施和100%篩選。
c.維持矯正措施的紀錄,以備客戶之查驗。
四.執(zhí)行步驟
1.根據質量要求指定不同的檢驗水平(共7級-I、II、III、IV、V、VI、VII)
2.選定抽樣的形式(計量、計數、連續(xù))
3.根據披量大小或生產期間生產量與檢驗水平決定樣本代字
4.擬定抽樣計劃(N,n,Ac,Re→批量大小,樣本數,允收數,拒收數)
5.進行抽樣
6.執(zhí)行轉換程序
注:一般除非另有規(guī)定,均由正常檢驗開始。
五.轉換法則
1.正常檢驗轉加嚴檢驗
a.計數值和計量值:最近2~5批中有2批被拒收
b.連續(xù)性:不論是在篩選或抽樣階段,在樣本5倍大小數量內,有2個以上的不良
2.加嚴檢驗轉正常檢驗
a.不合格品的疵病原因已完成矯正,同時
b.計數值和計量值:連續(xù)5批被允收
連續(xù)性:不論是在篩選或抽樣階段,在樣本5倍大小數量內,無不良
3.正常檢驗轉減量檢驗
a.計數值和計量值:連續(xù)10批被允收
連續(xù)性:不論在篩選或抽樣階段,在樣本10倍大小數量內,無不良
b.生產是在穩(wěn)定狀態(tài)
c.質量系統(tǒng)運作正常,且表現(xiàn)被客戶認為滿意
d.客戶同意減量檢驗,方可進行
4.減量檢驗轉正常檢驗
a.計數值和計量值:有1批被拒收
連續(xù)性:有任何不合格品被發(fā)現(xiàn)
b.生產情況不規(guī)則或發(fā)生延誤
c.質量系統(tǒng)運作表現(xiàn)被客戶認為不滿意
d.客戶因其它生產條件之故,認為應回復至正常檢驗
六.結語&補充說明
MIL-STD-1916的出現(xiàn)系配合ISO9000的持續(xù)改善的訴求,它所著重的不是過去MIL-STD-105E的事后抽樣,而是希望供貨商能建立持續(xù)改善的質量管理系統(tǒng),使繳交給客戶的產品均為合格品。這個理想看似很難可能也會嚇退第一次接觸的人,但我們仍然認為這并不困難,而且它是容易達成的。
在MIL-STD-1916中,對制程略有著墨如下:
1.制程改善可使用的方法:
a. 利用制造流程圖規(guī)劃出重要管制點,來防止或偵測疵病的產生
b. 制程不良原因的分析工具。諸如PDCA、FMEA、柏拉圖、要因圖等
c. 制程改善過程的評估工具。諸如趨勢分析、質量成本、不良率、6Sigma能力等
d. 利用實驗計劃,降低變異源產生的機率
2.制程管制可使用的手法:
a. 確認制程管制計數的使用范圍;如SPC、自動化、量具、預防保養(yǎng)、目視檢驗等
b. 制程管制計劃需包括SPC
c. 透過數據分析,反映出供貨商的制程管制措施是有效的
d. 根據工作需要,執(zhí)行適當的教育訓練
e. 確認各單位在SPC相互運作上的權責與工作內容
f. 使用管制圖前,需先確定每次抽樣數與頻率,并建立修正管制作業(yè)的程序
g. 確認所指定質量特性的關鍵參數,并找出影響關鍵參數的生產程序
h. 規(guī)范制程改善的權責,對矯正措施進行追蹤,直到失效原因被消除為止
i. 執(zhí)行良策系統(tǒng)分析(MSA),掌握量測具的變異量
備注
1. 本文參考美軍軍規(guī)?MIL-STD-1916
2. 本文參考質量月刊?2002.11月號?MIL-STD-1916抽樣標準簡介(P74~P81)
3. 本網站本篇內容不提供MIL-STD-1916所使用之表格,請自行查找
4. 自備所需表格后,可參照本網站『品管知識2002.07(再論抽樣計劃)』步驟進行
5. 計量值類抽樣計劃中依據使用單邊規(guī)格抑或雙邊規(guī)格而有K法與F法之判定準則
a.單邊規(guī)格K法公式
USL-Xbar/Sigma≧K 或 Xbar-LSL/Sigma≧K,則允收
b.雙邊規(guī)格K法公式
USL-Xbar/Sigma≧K 且 Xbar-LSL/Sigma≧K,則允收
c.雙邊規(guī)格F法公式
Sigma/(USL-LSL)≦F,則允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