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點摘要
質量管理概要:
1920-1930 美 最先實施質量管理
1950-1960 二次大戰后,物資缺乏,日本的質量革命啟動 美→日 美學者至日本教導質量管理,經20年后效果顯著。
1980 各國
二、日本質量管理成功之關鍵因素:利用統計方法,進行質量管理。
三、美提升統計教育之關鍵:日本車進口之競爭與影響,1990后效果顯著。
四、消費者需求質量提升:產品競爭 非取決于價格,而是質量與附加價值。
五、產品質量:顧客滿意度及忠誠度
六、質量成本:不可計算、內隱的、無法預測的,例如回收成本…等。
七、質量提升的定義:好還要更好,不斷滿足顧客需求。
八、six sigma的定義:在完美的情況下,每十億個測值中,其缺點只有2
個的機會,亦即2PPB〈Part Per Billon〉,也就是良品率有99.9999998%。
九、six sigma的最高目標:由零件零缺陷做起,〈如何確保供應鏈的品管〉,
產品的不良率才能降低。
二、歸納整理
一)遵循DMAIC的步驟用在人力資源規劃上
例如某個部門為了提高生產質量,需要做內部員工的調度,如何利用
DMAIC的方法做好人力資源規劃。
Define:透過工作分析及職務分析,描述需要的人才特質及工作重點,
確認關鍵影響性,界定范圍。
Measure:利用預測方法中的馬可夫鏈,找出內部能滿足所需的人力。并驗證問題與流程。
Analyze:分析收集的數據確認改善目標,評估流程設計。
Improve:針對關鍵問題,訂定改善方案,設計新的作業流程,并測試追蹤。
Control:持續有效的管制,建立流程管制計劃,使流程持續改善。
二)如何利用six sigma提升電子商務的績效?是否需要信息技術的搭配,
是否有利用six sigma提升電子商務績效的虛擬公司?
詳解:品質中包含:技術、制程、顧客行為…等。而six sigma最主要是應用在技術方面的質量改善,至于虛擬世界上的顧客行為,具強內隱性,其顧客行為改變的關鍵性因素,需有其他信息技術的搭配,才能全面性的了解顧客的忠誠度及滿意度。
三)良好的質量管理機制,是目前企業非常著重的課題。并且因應全球經濟時代的來臨,企業皆朝著策略聯盟、上下游整合、與供需關聯產業的高密度來往,更應該對于品管的方法有深入的了解。當企業面臨質量的問題產生時,首先思考問題的來源及定義其范圍。若是問題是出現在設計時,應是采用Design of Experiment的方法來解決;若問題出現在制程中,則應采用SPC方法;若問題出現在產品出庫前,則應采用AQL的方法,進行抽樣檢查等。以確保各階段以及流程中的質量,提升客戶滿意度及忠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