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2000版ISO9000版標準中為什么將“統計技術的作用"作為質量管理體系中的一項基礎?
2000版標準未沿襲94版的要素結構,而采用的是“過程方法模式”。統計技術作為發現問題和體系改進的手段,涉及到產品壽命的各個階段,質量管理體系的全過程。因此,難以以一個具體體系納入2000版ISO9001中的某一板塊,而是作為質量管理體系的一項基礎,出現在2000版ISO9001標準之中。這種提升,反映了統計技術對質量管理體系在地位上的重要性和應用上的廣泛性。
2.結合2000版ISO9000標準的要求,舉例說明統計技術的具體應用。
產品、過程的監視和測量(ISO9001,8.2.3和8.2.4)中要求組織應采用適宜的方法對質量管理體系過程和產品特性進行監視和測量,以證實過程實現所策劃結果的能力和驗證產品要求得到滿足。監視和測量的關鍵,是識別和控制產品形成過程中的變異性質,即人、機、料、法、測、環等因素是否存在失控狀態下的變異,并采取有針對性的糾正措施,SPC系統是識別、分析和控制變異的重要手段。
3.記錄、信息、客觀證據的內涵,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記錄是闡明所取得的結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動的證據的文件。信息是有意義的數據。客觀證據是支持事物存在或其真實性的數據。
從上述三者的定義,我們不難看出,它們雖有自己的內涵,又互相依靠,互為條件:不真實的記錄或不正確的數據反饋出不可靠的信息、提供虛構的客觀證據,導致產生誤判或誤導等負面作用。
4.什么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隨機(偶然)事件和小概率事件?
必然事件指一定條件下,事件必然發生的事件。不可能事件指一定條件下,事件不可能發生的事件。如在一批全部是合格品的產品批中任抽一件為合格品,是必然事件;反之,從中抽取一件不合格產品,就是不可能事件。
隨機事件指一定條件下,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的事件。例如:一批待檢驗的產品中,可能有合格品,也可能有不合格品,如從中抽取一件合格品或不合格品的事件,均稱隨機事件,亦稱偶然事件。統計技術研究的主要是隨機事件。
小概率事件指當某一事件發生的概率很小時(通常小于0.05)稱小概率事件。例如,當質量特征值的隨機變量X服從正態分布時,則X落在m±3s范圍內的概率是0.997。落在±3s以外的概率只有0.003,這是一個小概率事件。
5.、頻數、頻率、累積頻率,及其相互關系。
頻數:隨機事件在一組數據或多次試驗出現的次數,或不同數據落在某區間的個數。
頻率:隨機事件發生的個數(次數)在總觀察次數中所占比率。
累積頻率:逐個頻率相加之和。
頻數是計算頻率的基礎,頻率是計算累積頻率的基礎。
6.什么是總體、個體和樣本?
總體:亦稱母體,是研究對象的全體。
個體:組成總體的每一個單位。個體可以是一件產品、一道工序或一項產品的包裝單位。
樣本:從總體中抽取的部分個體稱為樣本,組成樣本的每一個體稱為樣品,樣本中包含樣品的數量稱樣本容量或樣本大小。
7.什么是生產批和檢驗批,組批有哪些要求?
生產批:正常情況,即過程在受控狀態下連續生產的一批產品,稱一個生產批,組成一批產品的單位個數稱批量。
檢驗批:待檢驗的一批產品稱檢驗批。
組批:當批量過大,生產周期過長,可以將一個生產批分為若干檢驗批。其條件是:
1)、有證據證明生產過程是穩定的;
2)、檢驗批的劃分不是人為的,是有充分依據的;
3)、必要時,用恰當的統計技術檢驗各檢驗批之間質量的均衡性。
為保證檢驗批的代表性,任何情況不能將兩個生產批合并為一個檢驗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