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早期的檢驗與品管
◎ 根據美國品管專家費根堡(A. V. Feigenbaum)博士的研究,品管的演進劃分為6階段,約以20年1期:
(1) 1900年以前是作業員自我檢驗時期
(2) 1900年以后進入領班品管年代
(3) 1920年代是專職的檢驗員品管年代
(4) 1940年代是統計品管年代(SPC)
(5) 1960年代是全面品管年代(TQC)
(6) 1980年代是全公司品管及全面質量管理年代(TQM)。
◎ 所謂早期,概指為1960年代以前的時期,其品管作業活動僅侷限于生產與品管部門,品管活動亦以技術面的檢驗與測試為主。從ASQC對質量管制的定義:『是維持產品/服務的質量,使能滿足既訂需求的操作技術及活動』,由此證明其特性。(ASQC, American Society Quality Control)。
2. 近期的全面質量管制、質量保證、全面質量保證與質量管理
[全面質量管制(TQC, Total Quality Control);質量保證(QA, Quality Assurance);全面質量保證(TQA, Total Quality Assurance);質量管理(QM, Quality Management)]
◎ 1960年代以后,進入全面品管年代,TQC、QA、TQA、QM等名詞流傳在企業界,造些名詞代表了人們對質量概念的運作方式。
(1) 全面質量管制(TQC),依費根堡的定義:『是有效的制度,用以整合組織內不同功能部門的質量發展、質量維持與質量改進的努力,使得營銷、工程設計、生產與服務,在最經濟的水平下,令顧客感到十分滿意』。其將質量管制的范圍,擴大到營銷、工程設計、生產與服務各個領域。
(2) 質量保證(QA)比TQC的涵義更廣。根據ASQC對QA的定義:『是為確保產品/服務能既訂需求的所有必要且經過規劃之系統性行動』。其是屬于管理層次、執行品保制度規劃、督導與稽核等作業活動之總稱。其與品管的區分在于品管涉及的如何做出產品/服務應有質量的活動,而品保則在確定質量已達到其應用有水平的活動。
(3) 全面質量保證(TQA)可按QA的定義,將經過規劃而有系統地確保產品/服務得以滿足既訂需求的活動,擴大到組織內的營銷、工程設計、生產與服務等部門內。
(4) 質量管理(QM)根據ISO/TC 176的定義是:『決定及實施質量政策的整體管理機能』。其工作內容包括策略規劃、資源配置及其它系統性活動。
3. 全面的質量管理
◎ 美國有感于日本產品質量競爭的壓力,亦采取日本的作法1984年設訂10月份為國家質量月,1987年設置國家質量獎,由政府與企業共同將『TQM』理念在各組織內推行,首先聯邦政府的管理及預算局(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與19個機關開始實施。美國國防部亦于1989年8月以DoD 5000.51G指令頒布,其要求本部人員及合約商共同遵行。『TQM』之定義:
(1) 通用動力公司太空分部(General Dynamics Space Division) 之定義:TQM是利用數據方法與人力資源以管制所有過程,以達成持續改進與令客戶滿意的目標。
(2) 通用動力公司Fort Worth分部(General Dynamics Fort Worth Division) 之定義:
(A) TQM是結構性的管理過程,在此過程組織中每一高階管理者、中階管理者、員工、客戶與供應商能發展與運用持續質量改進,以增進顧客滿意程度。
(B) TQM過程是用以評估績效,決定可能的改正行動,選擇與運用改進行動,并評估其結果。
(C) TQM是全面的、持續的對產品、服務、過程及能夠激發整體組織改進的承諾。
(3) 馬丁公司電子系統部(Martin Marietta Electronic System)之定義:TQM是管理的過程、直接指向建立有組織、全員參與的持續過程改進作業活動,它是以整合基本管理技術、現有的改進努力、以及技術與工具,組合成有規則的方法,致力于產生令顧客滿意的產品/服務。
(4) 美國國防部DoD 5000.51G之定義:TQM是一種理性的思考方式與一組指導原則,作為持續改進組織的基礎,它利用數據方法與人力資源,以改進所獲得的產品/服務的質量及組織內的所有作業過程,以符合顧客現在與未來的需要。它是以規劃的方法,整合基本的管理技術、現有的改進努力、以及技術與工具,集合全力于質量改進的工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