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控制圖的基本條件
1.過程管理規范,人、機、料、法、環、測六大因素已經標準化,生產過程相對穩定,產品質量具有可追溯性。
2.有關員工,特別是質量管理專職人員接受過SPC等數理統計方法的系統培訓,劇本運用的能力
3.具備必要的技術物質條件。
控制圖的應用條件
原則上講,對于任何生產過程(管理過程和服務過程),凡是需要對于產品質量(或工作質量)進行控制的場合都可以用控制圖,但有要求:
1.對于所確定的控制對象應能夠定量,如果只有定性的要求而不能夠定量,那就無法應用控制圖。
2.所控制的過程具有可重復性,對于只有一次性或少數幾次的過程顯然也不能應用控制圖進行控制。
控制對象的選擇
應用控制圖,首先就是要選擇需要控制的質量特性,主要選擇能定量的質量特性,與生產和使用關系較大的質量特性,對下到生產工序影響較大的質量特性,經常出現質量問題的質量特性。
取樣方法的確定
控制圖的優點是通過抽取較少數量的樣品就能夠在長時間內對生產過程的變化予以監視和控制。因此,如何抽取樣本就是一個和重要的問題。
取樣問題一般涉及到樣本量和抽取時間間隔。
做控制圖時,有一個總樣本量N的問題,一般要求取K=20~25個樣本組,總樣本量N應在100個以上,這樣才能保證有效性。
時間間隔的確定要視生產過程的具體情況而定。休哈特提出“合理子組原則”,其內容是“組內差異只有偶因造成,組間差異主要有異因造成”,如果擔心生產過程中異常原因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發生,那么時間間隔就要定的短一些,以便早期能發現系統異常原因,而在有些場合,系統異常原因不經常發生,那么就應當把時間間隔定的長一些,以減少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