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Charles-Henri Mangin
本篇基準研究考察怎樣縮短你的非生產時間。
非生產時間是生產線效率中的不希望有的部分。當PCB裝配線配備好人員但沒有在印刷電路裝配上(PCA)貼裝元件的時候,成本在積累而收入卻沒有。很簡單,非生產時間就是裝備時間與貼裝時間之差?;鶞恃芯恳呀泴①N裝時間定義為高產量貼片機 - 與較慢的高精度貼片機相對而言 - 實際在PCA上貼裝元件的時間。
裝配能力不可能總是完全利用,因為工作量不總是保持裝配設備每時、每天或每周都忙。除了需求的波動之外,工廠必須可接納其顧客的需求,包括季節高峰和那些經常難以預測的最高需求。因此,必須保持裝配能力和已受訓的雇員隨時滿足市場的波動,這種波動是管理層無能為力去減少的??墒?,減少停機時間(downtime)和舒緩瓶頸(bottleneck)是管理的責任。
取樣(Sample)
為本次基準研究課程1,選擇了19個裝配工廠:12個合約電子制造商(CEM, contract electronics manufacturer)和7個原設備制造商(OEM,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這些工廠每年裝配達到一千五百萬個PCA,使用幾乎總數為四十億個元件。對100條表面貼裝生產線性能的進行了詳細研究。
OEM的取樣分布在下列市場:兩個計算機、兩個電信和三個儀器與工業控制,總共27條表面貼裝線。由于OEM的商業模式喜歡把擴大的裝配從外部采購,所以在任何的基準研究課題中包括較大部分的OEM的參與將變得越來越困難。比較起來,參與的CEM從72條表面貼裝線上提交其統計數據。平均來說,取樣中的一條CEM表面貼裝線每年裝配三千七百萬個元件,而OEM為三千九百萬個元件。
至于裝配環境,19個工廠是這樣分布的:7個中等產量(每年裝配少于一億個元件)和12個高產量工廠(每年多于一億個元件)。在高產量小組中,有一個每年裝配十億個元件,另一個裝配幾乎達到二十億個元件??墒?,后者只加入了有那些選作其性能代表的生產線的實際產量統計數據。
總的來說,可以認為取樣具有相當的工業代表性,并且偏向于大型的CEM。除了一個中型的和一個小型的工廠外,取樣中的CEM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和最著名的公司中間選取的。這些公司的表現已經成為整個工業的參照。
停機時間(Downtime)
在100條表面貼裝線的取樣中(圖一),非生產時間(nonproductive time)平均占裝備時間(staffed time)的48%,這意味著高產量的自動貼片機平均52%的時間在貼裝元件。這個平均值不是世界級水平,但,考慮到這次基準研究的參與者,象征著工業領導者的實際表現。該平均值當然表明改進是可能的。對所有的生產線,高產量的以及高混合的,非生產時間的頂級水平應該是低于35%,這次研究的最佳的參與者達到這個水平。
一、停機時間的主要原因
原因 停機時間百分比
批量設定(lot setup) 21
無計劃維護(unscheduled maintenance) 18
零件短缺(part shortages) 18
其它 43
總計 100
停機時間的三大原因(表一)是:批量的準備工作(lot setup)(21%)、零件短缺(18%)、和無計劃的維護(18%)。這三個事件幾乎占去60%的停機時間,可以通過良好的管理方法將它戲劇性地減少。批量的準備工作應該是一個幾乎透明的活動,期間,生產線裝配前面批號的最后幾塊的的同時,做好生產線的準備工作。在這樣的程序下,生產線準備工作不應該中斷貼裝超過15~30分鐘。即時的在線測試(ICT, in-circuit test)新批號的第一塊板,可以確認準備工作是否適當,這是連續性流水裝配系統的一個最大優點。
在一條有四到五臺機器的典型單一的表面貼裝線上快速的準備工作,要求好的工作程序、訓練有素的人員和車間人力資源的有效使用。當投資密集(capital-intensive)的資源使用成為問題關鍵的時候,是值得這樣去做。在有五或六臺貼片機的雙線上,新板的準備工作可能要求1~1.5小時的生產中斷時間。
材料短缺經常部分是由外部因素所造成的,對此工廠管理層無能力,諸如推遲交貨、零件待配或由遲到顧客所催的緊急訂單。假設采購機構運作正常,零件短缺可能是不準確的倉存量,如果貨倉管理松散的話。出入點數的錯誤、零件編號標貼錯誤、物料資源計劃(MRP, materials resource planning)和企業資源計劃(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數據輸入有誤、和位置上的錯誤等都是一些最常見的發生在貨倉內的零件短缺原因。對元件短缺的解決辦法不是庫存水平的增加,和每年庫存周轉數的相應減少。因為零件短缺是停機時間的主要原因,管理層必須對這個問題的根源作詳細調查。
無計劃的維護比預期的占去較高比例的停機時間1?;谶@次取樣,世界級水平為4%,有三個案例的高產量生產線和兩個高混合類的生產線可以達到。對每周運行120 ~ 140 小時的設備進行完全的預防性維護,可將由于無計劃維護的停機時間減少到準備時間的3%或以下。
瓶頸(bottlenecks)
除了停機時間以外,另一個降低生產線效率的因素:工廠和裝配線的瓶頸。工廠瓶頸減慢,并可能中斷裝配線。至于裝配線瓶頸,它們是由那些最慢的工藝步驟所產生的,至使其它裝配活動變慢的。
對19個工廠的取樣(表二),最常見的瓶頸來源是:高精度貼片機(占所研究案例的32%)、高產量貼片機(21%)、和ICT與功能測試(每個16%)。
表二、工廠內最常見瓶頸的案例研究分布
工藝步驟瓶頸 案例研究百分比
高精度貼片機 32
高產量貼片機 21
在線測試(ICT) 16
功能測試 16
其它 15
總計 10
在工廠內,有53%的參與者說貼片機是最常見的瓶頸。高精度貼片機是目前CEM (42%) 的排列最高的瓶頸,而OEM認為,高產量的貼片機和ICT是最高的地點,每個29%。
增加一臺貼片機給生產線,可以解決瓶頸問題和加快節奏速率。這個方法提供更多的生產能力和更多的送料器(feeder)位置,以更好地平衡生產線,而不顯著地增加生產線管理復雜性。問題是當節奏速率達到每塊PCA2~2.5分鐘的時候,測試通常成為工廠內的瓶頸。這個問題發生在取樣工廠內,32%的案例研究把ICT與功能測試排列為它們主要的瓶頸。
結論
當考察工廠生產效率時,生產線的效率是一個有積極意義的度量標準。測量非生產性時間是一個更清醒的做法。認識到表面貼裝線平均有48%的裝備時間(staffed time)沒有在貼裝元件,應該是許多PCA制造商的一個覺醒。
Reference
Line Efficiency and Assembly Environment Benchmarking Study, CEERIS report "LE".
Charles-Henri Mangin, is president of CEERIS International, Old Lyme, 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