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商質量管理是一種致力于實現與供應商建立和維持長久、緊密伙伴關系的管理思想和解決方案,旨在改善企業與供應商之間關系的新型管理機制。它通過對雙方資源和競爭優勢的整合共同開拓市場,擴大市場需求和份額,實現雙贏。它是一種以“擴展協作互助的伙伴關系、共同開拓和擴大市場份額、實現雙贏”為導向的企業資源獲取管理的系統工程。
就制造業而言,對產品質量有著直接影響的通常為設計、外協外購材料、制造過程、運輸環節。調查數據表明,國內制造業產品的質量問題中,外協外購問題占4 成左右,數字觸目驚心。外協外購產品檢驗是產品在生產前的首個控制質量的關卡,針對影響產品研制任務順利開展的薄弱環節,某公司質量部以提高新產品外協外購管理為切入點,系統策劃提高外協外購工作措施,制定出外協產品質量控制措施和工作項目,狠抓措施的落實。
關口前移,管理延伸
1.驗收技術協議是產品驗收的惟一依據
質量專業人員在充分消化技術文件要求、掌握驗收內容的基礎上將技術協議轉化為驗收條款,為產品驗收工作的實施確定了準則。通過與供方充分溝通,協商技術條款,編制產品生產過程控制要求、檢驗、驗收方法,詳細說明了產品加工控制、驗收的方法。同時,對外協外購過程的職責及控制要求,對外協關鍵過程除編制復驗規程外,還編制“外協產品關鍵過程控制明細表”,嚴格執行其規定,細化檢驗、驗收交付等重要環節,使承制方與公司的互動機制貫穿全生產過程。機制的完善與強化管理,使公司對驗收外協產品的質量得到有效控制。
2.驗收記錄與數據分析
對驗收記錄,公司有著明確要求:驗收流程表的各個環節與檢驗員明確,檢驗人員記錄如編號、供貨名稱、規格、型號、批次、批量、序列號、供方名稱、到貨時間、判定結論、檢驗員等內容。這些記錄具有追溯作用的同時還為公司對供方質量情況的數據分析提供了基礎信息。驗收結束后,這些表交主管產品人員進行檢查,以便設計人員更好地了解外協驗收情況。通過對原始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可以判斷產品特性的變化趨勢以便分析原因,采取預防措施,防止不良趨勢的進一步發展,控制其波動在正常范圍內。
當數據積累到一定程度, 通過SPC控制圖觀察預測供貨質量的整體趨勢、利用推移圖預測供貨質量水平、進行產品的風險評估,為動態評價供方提供決策依據。
質量跟蹤,閉環管理
針對外協產品的質量問題,公司從制度上編制了外協產品質量問題解決措施,以提高對外協產品質量問題糾正措施的有效識別,以及傳遞需要供方落實的措施;同時,在對問題的持續改進上,則會同設計人員提出改進建議,對供應商的質量改進起到了指導作用。
從圖1中可以看出,關鍵特性波動控制是持續改進最核心的內容。對關鍵特性控制主要分為三步:①對過程和產品進行分析;②對關鍵特性和關鍵過程參數進行控制;③減少波動。通過這三個步驟識別出過程波動,從而對波動進行控制、減少波動。
有些供方長期以來為公司提供了大量的合格產品,公司對其整改措施的落實情況極為信任。然而,措施的落實涉及到公司后續產品的提供,糾正措施能否全部落實是公司非常關注的問題,公司要求每一個供方認真整改并及時反饋整改情況,確保質量歸零措施百分百到位,為避免重復性質量問題的發生起到了控制作用。
引入競爭機制,動態評價供方
1.評價模型(圖2)
外協外購產品質量極其重要,為保障最終產品質量合格,公司希望供方的質量能有更好的保證。為此,質量部建立了供應商評價體系,并在運作過程中不斷完善,通過對供方考評、合格供方名錄管理、供方分級評定及動態管理形成了標準的工作流程。
對于關鍵產品,有關人員與設計人員共同對外協供方提供的樣品進行檢測和實驗,鑒定報告首先作為評定外協供方的依據。通過對供方按公司要求提供產品能力的評價與動態評價,為公司最終選擇供方提供了依據。
2.績效測量體系與動態評價
為了更好地促進供應商發展,引入競爭機制,公司針對供應商的績效測量體系應運而生。對供應商的績效評分方法采用更加成熟的權重體系,供應商績效分值通過質量、進度、價格與服務績效三種量化指標的綜合等級分值體現,每一個量化指標對應各自的評分等級,由測量值× 權重得出該指標的分值,綜合等級=各分值權重后的得分。
根據上述供應商的績效記錄,公司定期對各外協外購供應商動態分級評定,將所有供應商劃分為A、B、C、D四級。評分等級由績效得分從高到低排列依次對應優選、可選、慎選,對于連續3個評定期內無合作關系的供方從合格名錄中給予剔除。動態評價每兩年進行一次,優勝劣汰,評價結果及時通報各外協外購單位。通過動態測量,有效促進了供應商提高供貨質量。
3.建立互利合作的伙伴關系
隨著產品更新速度的日益加快,快速準確的滿足顧客要求迫在眉睫,供應商的產品質量已經成為影響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之一。對供應商的質量管理,特別是關鍵供方,除了審核、考核外,公司還鼓勵、激發供方的改進,承認其成果,增進供方改進產品的積極性。幫助供方有效利用自身資源提高質量保證水平和供應能力,通過發展與供方的戰略聯盟和合作伙伴關系,減少雙方的損失,獲得更大的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