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產品變形改善分析
5W1H也叫六何分析法,是對選定的項目、工序或操作,都要從原因(何因Why)、對象(何事What)、地點(何地Where)、時間(何時When)、人員(何人Who)、方法(何法How)等六個方面提出問題進行思考。
乍看5W1H很簡單,只要一層一層找原因找證據,問題很快就能解決。但是,現實工作中往往沒有如此簡單直接。
我的一個朋友小R在一間五金廠做質量工程師,該廠也是幾千人的大廠了,質量部門也齊全。但還是被五金零件各種缺陷的5W1H分析經常搞到頭大,改善無從著手。
苦悶的小R總是能在工作中找到無數的槽點,比如他去年要分析的五金件產品變形占總不良的30%,就是這樣一個缺陷追蹤問題卻一個月都沒有頭緒。
小R說:“零件變形的地方明顯擦亮了,肯定是定型工序的問題。”
小編也很認同,那么是不是所有定型機的缺陷率一樣呢?是不是某些機臺氣壓過高或者夾具有問題呢?我當時幫他5W1H分析如下:
何事(what):產品變形
何時(when):2016年5月1日-8日
何地(where):定型車間
何人(who):操作員、巡檢員
何因(why):定型機氣壓,定型機變形率(氣壓一樣的看變形率分析是否操作員手法有問題)
方法(how):設備巡檢氣壓有問題就調壓,增加氣壓巡檢次數;操作人員手法問題就重新培訓作業手法,夾具問題就修夾具。
一頓分析下來,并沒有解決問題。因為小R去找巡檢報表,找了一整天都沒找齊,有幾個機臺的報表已經丟失,又有好幾張報表沒有檢查氣壓的。又逢五一長假,數據很難補全,就是神仙也難以找到解決方法。小編只能建議他試產一批,培訓好巡檢,加大巡檢密度,試產完再拿巡檢報表做分析。
兩個星期后,小R哭笑不得地說試產已經完成,但巡檢報表有好幾個數據一看就是錯的,他又專門找做表的QC,一問起來都是“哎呀,這個填錯了”,立刻拿筆在表上涂改就完了。
小R最終發現了產品變形正是因為操作員工手法問題導致的,改善后變形比率下降到1%左右,總共花費了一個月的時間才完成這次改善,其中半個月時間在找原因。
改善效率低下,說到底還是巡檢管理不完善。針對小R工廠工業設備巡檢不到位、工作效率低下、偽造巡檢數據,巡檢數據統計不完善,導致不能及時有效發現問題。使企業蒙受重大損失的問題,小編提出了智能巡檢方法。
二、 手機巡檢APP智能巡檢
QSmart Audit巡檢系統APP是對多種巡檢的信息化解決方案,通過對不同人員的權限組織的分配,以及對檢查清單的分類管理,可以高效、環保的替代紙質化業務流程。通過RFID技術和NFC技術可以實現定時定點的精準巡檢, 還可以利用手機App簡單便捷的錄入現場的音頻,視頻和照片,并上傳到服務器端。在手機端和PC端都可以對事件的處理進程進行跟蹤和查詢。
去年五金廠的小R還在用一張紙來做日常巡檢和定檢,需要花大量的人力去轉化為郵件通知,才能進行反饋和跟蹤執行。而且是否每個巡檢員都按時做了日常巡檢和定檢,以及反饋后是否及時落實解決,沒辦法進行有效跟蹤。效率低下、弄虛作假、數據統計不完善的問題使質量改善工作難以展開。
而現在,這個小R的工廠已經使用QSmart Audit巡檢系統,進行信息化的日常巡檢和定檢,將整個區域進行網格化管理,每個網格區域都有明確的人員責任制和現場安全和質量標準(圖片+文字描述)。
而作為管理人員,可以通過直觀可視化的APP或者網頁版界面,對工廠內各個區域的情況進行統計、分類、匯總和查看。包括通過以地方為索引,可以了解到該地方過往歷史反饋信息,從而能更有效地進行提高改進;而通過以人員為索引,可以了解到相關人員是否按時完成了日常巡檢和定檢的工作,或者其所負責的區域內被反饋的情況,是否能按時解決。
QSmart Audit保證巡檢數據的準確和全面,改善分析5W1H一次性把問題找出來,集中資源進行改善。節省了重復測試的時間和人力,提高改善效率。今年,小R的工廠整體合格率比去年提高20%,機臺故障率比去年降低80%。